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杨慧妍财富缩水近八成 碧桂园高息举债20亿元

发表于2009-09-28

碧桂园终于也赶上了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潮。9月2日,碧桂园(2007.hk)发布公告称,公司发行3亿美元5年期债券,但利息将达到11.75%。

这一高息让外界吃惊,也让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其信贷级别。而受质疑的不仅仅是融资能力,碧桂园投资煤制油失败、上半年销售业绩跑输大市等问题,也让碧桂园未来经营的风险一步步加大。

近一倍高息融资还贷

9月2日碧桂园发布的融资计划,将向海外市场融资3亿美元,约20亿人民币其用途首先将偿还一笔中信嘉华银行3500万美元的贷款,其余将用作现有及新物业项目。

房地产融资潮从今年销售转好后一直络绎不绝。华润置地、保利地产、金地等多家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融资或计划融资。而碧桂园也按捺不住融资的冲动,但此次融资11.75%的利息,外界比较吃惊。

据了解,最新的银行贷款5年以上利率为5.95%,而近日,远洋地产(企业专区,旗下楼盘)获得7亿美元的银团贷款,年利率仅为5%。就连碧桂园自身中报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6月底,碧桂园借款加权平均息率为4.99%。

这是碧桂园史无前例的高息债券融资,而评级机构对此债券的评价偏负面,标普将碧桂园长期公司信贷评级由“BB+”下调至“BB”。

而比平常融资利息高近一倍的利率,对碧桂园又意味着什么呢?

“这一融资方案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,是各方协商后最好的结果。公司信誉低,但又急需用钱,只能用高息来吸引投资者,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种表现。”一位私募投资者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高息票据将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,一旦到期无法偿付,还将面临资产清算、破产等风险。高息融资无异于饮鸩止渴,解决了眼前的问题,却给未来企业发展埋下隐患。

资产缩水1000亿元

高息债券并不是碧桂园在资本市场的第一个“危险动作”。去年2月,因为急切的融资需求,碧桂园在新加坡发行了可转债,一共融资38.99亿元港元,该债券到2013年2月20日到期。

而为了降低可转债的投资风险吸引投资者,碧桂园又拿了融资的一半金额19.5亿港元作为抵押品,与美林签订了一份以现金结算的公司股份掉期协议。

该协议规定,可换股债券在2008年4月3日至2013年2月15日的5年时间内,可以转换成碧桂园的普通股票,换股价为每股股票9.05港元,并可在香港联交所正常交易买卖。而不管市场股价如何变动,这些掉期股份的未来交易价锁定在6.85港元。

假设碧桂园现股价低于6.85港元,债券持有人要求按比例终止股份掉期(也就是先将债券按每股9.05港元转换,然后提出终止股份掉期),差价由碧桂园支付。而在股价高于9.05港元时,投资者可以高位套现。

所以,对于碧桂园来说,一旦股价下行至6.85港元以下,就得自掏腰包为债券持有人埋单,债券持有者随时的兑付都可能导致碧桂园大量现金的流出。

而自2008年以来股价的低迷,也使得大股东杨慧妍两度增持碧桂园总计8894.6万股股票,以提振股价,然而,市场却并不为所动。

9月9日,碧桂园收盘价3.19港元,而其在2007年最高点时达到了14.18港元,按照大股东杨惠妍上市之初59.5%和现在59.9%持股比例来算,杨惠妍最高资产曾达1375亿港元,而目前的资产规模为311亿港元,资产缩水1000亿元以上,缩水幅度达到77%。

脱离第一梯队

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业绩排行中,碧桂园在行业中的劣势已经显现。碧桂园中报显示,其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额87.9亿元人民币,按年增6.5%,但只及全年目标的46%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