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虚假年薪数字下的房地产繁荣 [人民网]

发表于2004-07-08
中国人向来信赖权威,数据时代的权威之一就属数据,不过有一组数据出来的时候,不但把北京人上海人吓了一跳,还把全中国人都吓了一跳。 

这份出自“中华英才网”的中国各城市薪金调查报告上说,“上海的薪资水平继续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,年薪均值达到了51635元;深圳位居第二,年薪均值49407元;北京、广州位列其后,其中北京达到49029元,广州达到43571元。” 

说北京人的平均年薪有49029元,真是打死我也不相信,因为就自己在北京的经历来看,三千左右的月薪已经不很容易,要达到四月千多的月薪那可是更不容易,像我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人中还算不错,比那些普通的教师、公务员高出一截,比起那些普通工人、下岗职工又不知好了多少倍,可自己至今尚未能达到49029万元的年薪水平,那些北京人中的大多数又怎么可能迈上这个台阶呢? 

南京,2000年我尚未离开的时候,所拿的年薪不过一万五左右,在当地也算中等水平,现在的平均年薪竟已到36578万,三年间翻一番,如此大跃进不得不让人瞠目。 

而上海是年均五万的水平,上海人真有那么富?中国真的已经繁荣如此了么? 

听得一位上海人在网上委屈解释:“我们上海人都很难相信这样的调查,似乎上海人是富有一族,其实绝大部分上海人的生活不是这样的,根本没有5万元的收入,绝大部分在职人员的收入一半也不到。” 

相信这个上海网友所说的是实话,因为我们身边的情况大抵如此,五万元不过在虚拟的向往中,而由此不禁想追问的就是这组数据是怎么来的? 

网上调查的方式首先让人怀疑,参与调查的多是具备上网条件的知识阶层,他们的薪金水平当然不会太低,而这批网民在中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却不到十分之一,那些没有上网条件的人,他们就真的无需计算入内吗? 

调查样本的分配比例又最是问题关键所在。从“中华英才网”的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:男女性别比是59:41;年龄层,20到35岁的群体占总数的92%以上;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,共占总数的82%;大专以下仅有7%;外企、私营民营企业参加的人数共占63%,国企15%,中外合营企业占16%;参加者最少的是政府机关,仅占总数的1%;行业分布,计算机21.26%、房地产7.30%、电信6.%。工作经验:62.52%的参与者工龄在4年以内。 

调查的样本原来选择性如此明确,所选的多是薪水富足的年轻人群,时尚的白领阶层,全社会的成员构成在其中却不能得到整合表现,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群,特别是人数占绝大多数而薪酬偏低的那一类人-——传统行业中的职工,一些在体制保障之外,收入不稳定,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们,他们现在很多还未能做到衣食无忧,却没有被考虑在内;繁荣与他们无缘,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的繁荣,终究也就只会远离发言权,成为虚妄的泡沫而无法拥有公信。 

虽然英才网也曾附加说明,解释过调查的目的是有局限而非指向全社会的,最主要的指向是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,数据可作为他们制定员工薪资标准的参考,但这本只适用于一定范围的数据却在媒体中广为传播,几可替代官方的声音,却是为何? 

不要忘了网站的商业性决定着调研的目的性,为了谋取最大利益,向外传播时故意掩盖调研本身的局限而模糊地不加解释,并不是不能做到的。 

而我们广大的媒体在其中又应负怎样的责任呢? 

为了获取新奇信息和它的影响力,快速争夺眼球市场,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,“跟风”而不去提醒特别指正,一任虚假繁荣无度滥觞,媒体做的其实并不算少。 

这样合力打造出的虚妄数字,毫无科学根据,而仅依从商业目的夸夸其谈广告海报上的宣传,早已为我们耳熟能详,功利化的商业吹嘘,早已让人习惯被瞒和骗。“中华英才网”的这次调研,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次面向商场的“作秀”而已。 

他们合力打造出的,数字下的虚假繁荣,却又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让人思考。 

当城乡差距、贫富差距越来越剧的时候,为什么社会上的统计数据总是围绕城市,遗忘农村,而城市的数据又总是围绕着年轻的新贵,尽将社会的大多数,那些基层的弱势群体遗忘?总是先顾富裕无视贫弱,报喜而忘忧…… 

功利肤浅的片面误导、虚假的繁荣给社会带来的是攀比之风、社会心理的失衡,社会差距给个人带来的又是生存竞争的压力和追求浮华的不良习气,我们的媒体实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。 

如果诚信不施,浮夸成风,媒体的声音消隐了真实严肃,混乱无序“大跃进”式的社会是否还会重回? 

当数字膨胀脱离现实远离社会责任的时候,成为经济动物的人容易在泡沫中自欺欺人。面对市场中的虚妄,我们不能少的还是一双辨别虚妄、无需轻信的眼睛。 

原文由:沧海一声笑008发表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