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如何根据季节选择鱼饵

发表于2013-02-28

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精灵,有着完善的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敏觉、听觉、视觉、痛觉等感受器官,以及水生脊椎动物特有的侧线感受器官,远比我们人类所了解的要复杂得多。当水库放水的时候,鱼儿一般不会咬钩,这主要是侧线感受器官在起作用;当大的自然灾害来临之前,鱼儿或疯狂抢食或逃之夭夭,这主要是敏觉在起作用;当我们撒下窝料,鱼儿就会从四面八方游过来觅食,这主要是嗅觉在起作用。鱼儿的嗅觉又是随着季节或水温(如何判断水温的高低)的变化而变化的,也就是说鱼饵的垂钓效果,取决于季节或水体的温度。

那么,季节或水温对鱼类的嗅觉以及垂钓的效果有哪些影响呢?

首选是对鱼类嗅觉灵敏度的影响。水温低的时候鱼类的嗅觉就会变得灵敏。例如初春、深秋垂钓,小小的红虫(如何用蚯蚓/蛆/红虫钓鲫鱼),我们人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气味,放入水中,我们也几乎看不到它的踪影,但鱼儿很快就能找到它,并且大快朵颐。水温变高的时候,鱼儿的嗅觉就会变得迟饨,此时再用红虫、蚯蚓或腥饵,很难奏效,必须用呈味度高的鱼饵,才会钓到鱼。因为红虫、蚯蚓是天然的饵料,腥饵也接近于天然,呈味度比较低,鱼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。所以说,我们垂钓的时候,用饵必须与季节或水温保持一致,所谓的全能饵、广谱饵是不存在的。水温低的时候,我们应选用天然或接近天然,以及呈味度比较低的鱼饵;水温高的时候,我们应选用呈味度比较高的鱼饵,如添加了香精的鱼饵等。只有这样,每次出钓,才不会空手而归。

其次是对嗅觉范围的影响。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度的问题,都有个范围,鱼类的嗅觉也有范围,也存在度的问题。鱼类的嗅觉范围是受水温影响的,水温低的时候,鱼类的嗅觉范围就会变大,水温高的时候,鱼类的嗅觉范围就会变小,这也就是夏天大都使用香饵的主要原因。饵料的呈味度低于鱼类的嗅觉范围,鱼儿感觉不到它的存在;大于嗅觉范围,鱼类则不能识别或无法接受。我们平时垂钓,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鱼儿在窝点或周围活动,鱼泡一个劲地冒,有时鱼还会跃出水面把人吓一跳,就是不肯咬钩。这种情况就是鱼饵的呈味度超出了鱼儿的嗅觉范围,鱼儿无法识别或接受。所以说,我们垂钓的时候,鱼饵的呈味度必须保持在鱼儿此时的嗅觉范围内才能钓到鱼。

再次是对鱼类生理需求的影响。水温对鱼类生理需求的影响非常大,当水温降到一定程度时,鱼儿就会停止摄食,但不会休眠。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停止摄食后,鱼儿消耗了大量的能量,急需补充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饵料,所以开春才会对虫饵或荤饵大感兴趣,就像我们人类,身体弱了,需要鸡、鱼、肉、蛋等高蛋白的东西补一补。当气温和水温持续回升,鱼儿的嗅觉与味觉又会对荤饵产生拮抗现象,而对素饵喜爱有加。当水温持续下降,鱼儿预感到了冬日(冬季饵料配方)的来临,会本能地加大摄食量,会对荤饵情有独钟,目的是储存能量,以便熬过漫漫长冬。这就是我们天冷的时候用腥饵,太热的时候用素饵的另一个主要原因。

综上所述,不难看出,不论是鱼类的嗅觉灵敏度、嗅觉范围,还是鱼类的生理需求或拮抗现象,季节或水温对其影响都是非常大的。影响了鱼类的嗅觉也就直接影响了鱼饵的垂钓效果。了解并掌握季节或水温对鱼类的这些影响,对于鱼饵的选用十分重要,我们在垂钓的时候,才会得心应手地在什么样的季节、什么样的水温条件下,选用什么样的鱼饵,才会有理想的鱼获。

 有意向请进http://msdjr.tmall.com/

发表于2013-03-19


发表于2013-03-19


上一页|1|
/1页